您的位置: 首页 >长者专区>部门动态>详细内容

赓续文化基因,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

来源: 2024.10.18
字体:

32px

22px

18px

  • 12px
  • 14px
  • 16px
  • 18px
  • 20px
  • 22px
  • 24px
  • 26px
  • 28px
  • 30px
  • 32px
  • 34px
  • 36px
  • 38px
  • 40px
  • 42px
  • 44px
  • 46px
  • 48px
  • 50px

近年来,全市住建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把传统村落改造好、保护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省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部署要求,按照“科学规划、整体保护,抢救优先、活态传承,合理利用、兼顾发展,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”的基本思路,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。目前,我市已有2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并实施挂牌保护。

一、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。该村于2016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2019年被住建部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。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古城文化遗迹,经正宁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考察,先后编制了《正宁县罗川古城建设总体规划》、《罗川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》,以弘扬文化旅游大旗为基调,立足周边大旅游体系,以文物古迹保护为前提,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廉政文化为基础,打造以古城观光、文化体验、生态观光为主要功能,廉政文化、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传统村落,特色旅游小镇以及廉政教育基地。古城开发将依托贯穿而过的银西公路(G211)和古街道为轴围绕古城规划形成“两轴四区多点”的功能结构,两轴为南北古城商业旅游轴,东西古城文化体验轴。四区为古城保护区、复古区、更新区和拓展区。“多点”为周边“四山”、八景等。

二、宁县中村镇政平村。该村于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历史文化名村,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为做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,宁县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编制了《中村镇政平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》,以现存的凝寿寺唐塔、政平古城墙遗址、政平古渡口遗址、政平水车磨坊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修缮。遵循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原则,积极实施“旅游+文化”、“旅游+传统村落保护”战略,严格落实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。形成一心、两园、三片区的功能结构,一心为村委会综合核心,两园为张氏书房文化观光园、凝寿寺遗址观光园,三片区为历史文化片区、南山风景片区、产业发展片区。

下一步,我们将积极探索推进政府扶持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,多元化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好开放利用。统筹整合财政项目资金,设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经费,鼓励企业、民间团体、社会贤达等共同参与保护和利用。加强正面的宣传引导,发挥村民参与管理、监督的主体作用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营造浓厚的保护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