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阳市印发《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》
近日,庆阳市委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《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《意见》从总体要求、重点任务、组织实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,《意见》的出台为我市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。
《意见》明确:到2025年,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,绿色转型成效显著,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,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,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,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;供水、排水、供热、供气、污水处理、生活垃圾处理等民生保障类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升,城市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,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95%以上,燃气普及率达到95%以上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5%以上,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%以上,污泥无害化率达到90%以上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%以上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,城市森林覆盖率、建成区内绿化覆盖率均达到35%,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%以上。城镇民用建筑全面推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;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全覆盖体系。到2035年,全市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,城乡生态环境和品质明显提升,人居环境更加美好,城乡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。
《意见》指出:推动城乡绿色发展,重点做好七项工作: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协调绿色发展。以西峰城区为核心,以县城为支撑,以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,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补充,构建层次分明、布局合理、功能协调、城乡一体的四级新型城镇化体系,促进人口、产业及各类资源要素向中心城镇集聚,打造以西峰为中心的市域“1小时经济圈”,形成以市区为中心、县城和特色镇梯次衔接的“1+7+N”城镇化发展格局;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,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、城镇开发边界;以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为目标,完善城乡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制度,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、不变形;落实“三线一单”(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)生态环境分区域管控机制;依法做好城市高层建筑、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场所消防设计审查验收,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工程消防安全关,并推进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。二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绿色更新。科学编制完善市域及城区供排水、供热、燃气、垃圾、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,优化城镇道路、供电、供水、排水、供热、供气、网络等设施布局,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;结合城市更新行动、老旧小区改造、完整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,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;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,完善机动车道、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“三行系统”,构建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;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,有效缓解车站、医院、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“一难两乱”问题;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,并向城镇污水收集空白区、城乡接合部、农村居民点等区域延伸,确保城市建成区内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、全处理;加大再生水利用;加强污水处理厂站污泥稳定化、无害化处置,杜绝污泥处置“二次污染”;加快城市供排水设施更新,建成庆阳董志塬水厂、庆阳市区应急水源等工程,实施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、盐环定扬黄甜水堡调蓄引水、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提质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,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;加强城市、县城排水防涝、防洪排洪等设施建设改造,探索建立排水设施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;加快生活垃圾、餐厨(厨余)垃圾的收运处置,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;推进低值塑料废弃物能源利用,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;加快建筑垃圾回收利用,规范其收集、贮存、运输、处置等行为;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;加快热源厂、换热站、热力管网等供热设施建设改造,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;制定燃气发展规划和燃气专项规划,提升燃气供应能力和应急防范能力;大力实施煤改气、煤改电、油改气、油改电等清洁能源改造,因地制宜推广低温空气源和工业余热采暖。三是推动城市建设绿色转型。全方位推动建筑能效提升,城镇新建建筑规划、设计、施工阶段100%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,推广合同能源管理,降低建筑运行能耗,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到2025年,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需要改造的66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;全面落实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措施,系统化推进海绵型设施建设,到2025年,实现城市50%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;持续推进历史文化、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,将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规划建设,有效发挥历史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;持续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排查整治。四是推动绿色生态宜居乡村建设。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做好乡村规划,全面推进绿色乡村建设;开展农村水系统综合整治,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;加强农村生活垃圾、污水、厕所粪污、畜禽养殖粪污等治理;加快农村电网、天然气管网、热力管网等建设改造;加强农房建设和技术服务,鼓励建设新型农房,完善水、电、气、厕附属设施,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和管控,因地制宜推行既有农房节能改造;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,培育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业,促进农村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助力绿色生态宜居乡村建设。五是推动建设方式绿色转型。坚持工程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原则,强化规划、设计过程能耗指标控制,积极推广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建筑和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,提升建筑设计绿色低碳水平;全面推广绿色化、工业化、信息化、集约化、产业化的绿色建造方式,创建绿色建造示范工程;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,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比和建筑垃圾减量化,到2025年,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%,并逐年提升;建筑垃圾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(不包括工程渣土、工程泥浆);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,到2025年,我市建筑工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,产业基础、技术装备、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;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,提升企业工程总承包能力和水平。六是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。加大城市治理力度,提升城市管理质量,到2023年底,全市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基本形成,城市功能与品质得到有效提升;推进城市信息模型(CIM)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,2025年底前,建设庆阳市统一的基础性、关键性的CIM基础平台,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规划、同建设,以信息化促进城市治理的智慧化;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,实现项目审批“一网通”办理。七是倡导绿色生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,推广使用新能源、清洁燃料公共汽车,鼓励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;普及绿色低碳和建筑节能知识,倡导绿色消费;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,使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向县城、乡镇、农村全覆盖;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“完整社区”建设试点、历史文化产物保护和利用、美丽乡村建设等为载体,实现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。
《意见》强调:一要强化组织领导。建立市级负总责、县级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,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二要健全工作机制。建立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部门统筹协调。加强督查检查,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见效。三要强化科技支撑。建立完善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,加快管理、技术和机制创新,支持有条件的中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进行技术研发,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技术体系。四要加强宣传培训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、党校等培训机构加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宣传、教育和引导,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、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,全力推动我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步伐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